中新网株洲12月5日电 (张雪盈)出口马来西亚的ETS动车组,创造世界米轨动车组最高速;出口德国的调车机车,采用领先的混合动力技术,实现能量循环利用,与传统机车相比节能超过30%……2023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即将举行,记者从“中国电力机车摇篮”湖南株洲了解到,湖南轨道交通装备的海外“朋友圈”已扩大至51个国家和地区。
中车株机研制的胶轮地铁项目首次在海外投入运营,使墨西哥城运营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地铁1号线迈向现代化。中车株机供图
湖南省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主要以株洲为核心,是中国首个千亿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产自湖南株洲的电力机车、城际动车组、城轨车辆以及轨道交通装备衍生产品已出口至欧洲、东南亚、非洲、中东、中亚等地,占全球市场的27%,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第一,见证着湖南轨道交通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发展历程。
湖南轨道交通何以“飞驰”全国、“驶向”全球?
创新是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湖南轨道交通企业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相结合,构筑了独具特色的“厂所结合”协同创新生态,拥有行业唯一一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并形成了以国创中心为核心,以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29家国家级创新平台为结点的网络化创新生态系统,贯通了从应用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快车道。
中车株洲电机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的厂房内,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生产组装氢能源智轨电车。张雪盈摄
走进国创中心中试基地激光清洗实验室,只见工作人员身着防护服,通过激光清洗设备对地铁轮轴上的锈蚀、油污等污染物进行处理。与传统的机械打磨不同,激光清洗具有无接触、不损伤基材、绿色环保等特点。“利用该项技术实现自动化清洗后,基材清洗效率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了50%。”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激光先进制造技术经理罗彭澎说。
国创中心副主任陈建雄介绍,中心还通过整合产业内及高校资源,帮助解决轨道交通领域上下游的共性技术问题,打造了智能运维、激光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基础器件五大产业板块,攻克了激光加工、氢燃料系统、隔音降噪等20余项行业难题。
为将铁路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中车株洲所每年将不低于销售收入的8%作为创新团队的科研经费,充分利用全球高端智慧资源,积极参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程,在完全自主掌握交流传动系统集成、网络控制、信息监控等核心技术后,向着“无人区”继续挺进,使中国在牵引电传系统技术领域脱颖而出。
全球首条旅游云巴线,便利长沙市民出游。张雪盈摄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也是影响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20年春,在全球供应链受疫情影响几近停滞的背景下,中车株机依靠株洲先进轨道交通产业的集聚效应,在一周内实现了与上下游企业的整体复工,如期交付出口至土耳其的高铁列车,并创造了全球最快地铁列车研发交付速度,为提高欧亚旅客中转出行贡献了“中国力量”。
“仅需一杯咖啡的时间,我们就能在市内集齐生产一台电力机车所需的上万个零部件。”株洲市石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株洲市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办公室主任敬华兵介绍,株洲还形成了中国集群规模最大、产品门类最齐全、产业链最完整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聚集了中车株机、中车电机、中车株洲所三家轨道交通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企业400余家,为全球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系统解决方案。
研发创新的协同与地理空间的集聚达成了“1+1>2”的效果,为湖南轨道交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中车双碳产业园、中车尚驱、中车尚驰、时代华先等项目应运而生,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深海装备、工程机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如雨后春笋,其中风电装备产业规模已破100亿元。
“未来,株洲将充分发挥‘整机+核心部件与系统+基础零部件配套’竞争优势,力争到2025年,集群规模稳步迈进2000亿元,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50%,核心部件、器件、软件本地配套率达到50%,成为市场‘领导者’。”敬华兵说。(完)
中新网青岛12月5日电(胡耀杰 张孝鹏)2023山东海外华商高层次人才投资创业合作周(青岛)活动5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启幕。本次活动吸引来自美国、加拿大、菲律宾、英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商和高层次人才参加。他们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寻求在华发展的机遇。
2023山东海外华商高层次人才投资创业合作周(青岛)活动启幕。徐艺茹 摄
来自美国的华侨夏勇表示,中国孔孟之道的底蕴、海纳百川的胸怀、利他共赢的理念让他有着充分的归属感,中国安全的生产、居住环境以及完整的产业链、强劲的发展前景给了他十足信心,这是他在华寻找发展机遇的主要原因。目前,长期从事生物医学技术研究的夏勇,正把自己的抗衰生物酶产业落地中国,已经在山东省选址。
菲律宾华侨王珣正在海外攻读博士并创业。王珣尤其喜欢中国文化中“美美与共”的理念,认为这不仅给创业者认同感,也是企业应有的发展之道。目前,王珣在海外求学创业的同时时刻关注着中国的变化,为自己在华发展寻机会。
活动现场,山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侨办主任冯尚伟说,华侨华人助推各界与山东开展经济科技交流合作,布局落地了一批好项目,山东省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中,90%左右具有华侨华人身份或海外留学、工作及创业经历。
活动开幕式上,薄膜离子敏传感器水质检测自清洁模组项目、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干细胞项目等合计总投资9.2亿元人民币的6个项目现场签约,“青岛市侨商企业出海联盟”正式揭牌。
据悉,海外华商高层次人才投资创业合作周自2007年起已举办13届,其目的是适应广大华商和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回中国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多年来,该项活动累计邀请1000余名海外院士、华商和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在中国共商合作、共谋发展。本次活动主题为“侨连五洲 侨聚青岛”,由山东省委统战部主办、青岛市委统战部承办,为期一周,期间将开展投资创业专题辅导讲座、实地考察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