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网站手机版APP

计划网站手机版APP_计划网站开奖结果

  中新社阿联酋迪拜12月5日电 (记者 庞无忌)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5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期间透露,2022年,全球在可再生能源、电动车以及回收利用项目等领域投资规模达1.1万亿美元,中国占全球投资总额的近一半,是能源转型方面的最大投资国。

  当日,COP28中国角举办“绿色金融与气候应对:中国银行业的角色与机遇”边会。赵英民表示,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2022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超过51%,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5%,风、光、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连续8年位居世界首位。目前,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构建完成,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已制定发布了碳达峰实施方案。

  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需要海量资金保障。据估算,中国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全社会需要每年3.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在绿色金融方面,赵英民表示,中国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从2018年末的8.23万亿元增长至2022年末的22.03万亿元,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达28.58万亿元;境内绿色债券市场余额达1.98万亿元。

  在碳市场方面,赵英民介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运行两年多来,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价格发现机制作用初步显现。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工作已基本就绪。

  下一步,中国将加快碳市场体系建设。以数据质量管理为重点,加快完善碳市场运行管理的各项基础性制度,着力健全市场风险防控体系,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积极开展业务创新,推动各类主体参与,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相关工作,逐步扩大市场支持领域。(完) 【编辑:房家梁】

  中新社北京12月5日电 题:《世界人权宣言》为何是世界上译入语种数量最多的文献?

  ——专访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柳华文

  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下称“宣言”)。75年过去,该宣言成为国际人权法上最重要的国际文书,以及联合国核心人权条约和其他重要人权文件的基础,被众多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引用或认可。据联合国官网显示,宣言被译为500多种语言文本,是世界上译入语种数量最多的文献。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世界人权宣言》是如何诞生的?它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今天,重振宣言精神有何现实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柳华文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进行深入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计划网站手机版APP

  中新社记者:回顾历史,《世界人权宣言》是在什么背景下诞生的?经历了怎样的制定过程?

  柳华文: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成立,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组织。根据《联合国宪章》,联合保障安全、共同促进发展、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联合国的主要宗旨。

  为落实《联合国宪章》中的人权条款,联合国成立伊始,就将人权保障作为国际立法日程的重中之重。这是国际社会对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惨不堪言的战祸进行反思的结果。此时,总结历史教训,顺应时代潮流,保障人的尊严和基本权利成为普遍共识,民主、人权对于预防战争、保障和平、促进发展至关重要。

计划网站手机版APP

  起初各国雄心勃勃,想迅速制定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人权公约》,甚至建立一个世界人权法院。然而,各国很快发现,东西方两个阵营的主张及其侧重点并不一致,短时间内达成严格的、法律意义的人权公约并不现实。因此,对于各方来说,更务实的方案是,先通过一个宣示性的宣言,之后在此基础上开启国际人权公约的制定进程。

  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该宣言成为首个普遍性、综合性的国际人权文书,也是国际人权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

2023年12月4日,“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委员柳华文发言。田雨昊 摄

  中新社记者:《世界人权宣言》中的哪些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人权思想以及如何反映包容性和多样性?

  柳华文:以中国代表的身份参与起草宣言的张彭春,是南开大学创始人之一,曾任南开大学代理校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出任中国驻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代表,并担任人权委员会副主席,是宣言起草过程中的核心人物。他主张将“良心”(conscience)等理念写入宣言,向其他国家代表解释中国的人权概念,并运用儒家原则创造性地解决谈判过程中的许多僵局,使冲突的代表之间达成妥协,获得其他成员的赞赏。此外,张彭春还坚持要求去掉宣言中关于“上帝”“自然法”的狭隘提法,在他的努力下,各国代表接受了张彭春的建议,使宣言的最终文本更具有普遍性。

  此外,1948年5月,美洲国家第九次国际会议通过的《美洲人的权利和义务宣言》(简称《美洲人权宣言》),也直接为《世界人权宣言》提供了借鉴。因此,很难说宣言中的某一条款是某个国家或文明的特定产物,整个宣言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交融的成果。

  在当时的背景下,西方国家更强调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社会主义国家更重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但宣言将两者都包括,体现了全面性。时至今日,《世界人权宣言》起草者的具体动机已为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超越,宣言所代表的国际共识和进步意义越来越得到彰显,使其成为国际人权法上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文献。

2023年12月4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在北京举行“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研讨会。田雨昊 摄

  中新社记者:宣言通过后,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柳华文: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通过后,直到1966年,称为“人权两公约”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才获得通过,三者合称为“国际人权宪章”。此后,一系列联合国核心人权公约陆续产生。2006年的《残疾人权利公约》《禁止强迫失踪公约》,是最新通过的联合国核心人权公约。这些具体的人权条约都会在序言中重申《世界人权宣言》的精神并以之为基础。可见,宣言开启的国际人权法发展进程是动态发展的,脚步不曾停歇。

  《世界人权宣言》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深刻感召力。联合国后续的人权宣言、人权条约不断重申并据以发展国际人权法,地区的人权机制、许多国家的宪法也承认宣言的精神。联合国和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发行了大量纪念邮票等,定期纪念并弘扬宣言精神。目前,《世界人权宣言》已被翻译成500多种语言文本,创造并仍在不断刷新这一世界纪录,它代表了国际社会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共同愿望和理想。

  2018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0周年座谈会致贺信,强调《世界人权宣言》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文献,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计划网站手机版APP

2023年12月4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在北京举行“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研讨会。图为研讨会现场。田雨昊 摄

  中新社记者:2023年是《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自2022年年底起联合国发起一系列纪念活动,以期重温宣言精神。重温宣言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柳华文:进入新世纪,和平、发展、人权被联合国视为“三大支柱”。200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撤销因政治对抗严重而饱受诟病的人权委员会,新设追求非政治性、非选择性、非对抗性的人权理事会。以此为标志,联合国和国际社会人权主流化的进程不断发展。

  与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实现人权的机会和潜力相比,现实中世界人权事业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世界范围内,不同发展阶段和类型的国家之间的差距在扩大,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此起彼伏,贫困仍在困扰人类,流行性疾病的威胁依旧,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都增加了人类社会的不确定性和危险性。世界之问、时代之问需要各方的回答和应对。

  联合国系统自去年年底发起的“人权75”倡议,就是要以纪念《世界人权宣言》通过75周年为契机,重温宣言的精神,强化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宗旨和目标,促进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这一倡议,特别强调要通过团结促进所有人的人权。

2023年12月5日,“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图为与会嘉宾在会后交流。田雨昊 摄

  中新社记者:当前,国际人权事业发展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在进一步落实《世界人权宣言》、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中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柳华文: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人口大国,中国自身的发展就是对世界人权事业的重要贡献,也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经验和启示。作为国际人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倡导者,中国多次高票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机制,批准并认真落实多个联合国核心人权公约。在实践中,中国主张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国际人权对话、交流和合作,以和平守护人权,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反对借人权干涉内政或者搞人权领域的双重标准和政治对抗。

  保障和平、促进发展、实现人权,当今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团结,更需要担负历史责任。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中国应时而动,顺势而为,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反映了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普遍心声,代表了国际社会的发展方向。

  75年来,中国一直是《宣言》精神的坚定宣介者、倡导者和践行者。今年3月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2届会议上,中国代表70多个国家就《世界人权宣言》通过75周年作共同发言,对落实该宣言提出全面推进、结果导向、相互尊重和对话合作的明确主张。

  值此《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之际,中国正与联合国和国际社会一道,更加坚定地高举人权旗帜,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完)

计划网站手机版APP

  柳华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联系计划网站

CONTACT US

联系人:计划网站

手机:18049157802

电话:023-71436849

邮箱:71436849@163.com

地址: 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大溪乡



龙海市昆明市凌云县钟山县盐湖区莱西市什邡市汤阴县遂川县临邑县长顺县布拖县南阳市吴堡县腾冲市汉台区德昌县旺苍县广陵区突泉县